5 年間,廣州海域溶解氧的變化范圍為1.98~9.79 mg·L -1 , 整個海域均值為 5.27 mg·L -1 ,調(diào)查期間,68% 水樣達到二類水質(zhì)標準(5 mg·L -1 以上) ,37%水樣達到一類水質(zhì)標準(6 mg·L -1 以上) 。
溶解氧含量的季節(jié)分布順序為:冬季(均值為 5.97mg·L -1 )>春季(均值為 5.83 mg·L -1 )>秋季(均值為 5.31 mg·L -1 )>夏季(均值 4.01 mg·L -1 ) ,季節(jié)差異明顯(見圖 4) 。廣州海域 DO 季節(jié)分布受溫度影響明顯,冬季溫度**低,DO 含量則**高,夏季溫度**高,DO 含量則**低;而春、秋季溫度差異不大,DO 差異可能與水交換狀況及污染物耗氧程度有關(guān),春季珠江徑流量大,水力攪動作用明顯,水體中 DO 含量較高。DO 均值的年際變化范圍為4.59~6.05 mg·L -1 ,2003 - 2006 年 DO 含量逐年下降, 2007 年比 2006 年則略有上升, 與 COD 變化情況略有不同,主要是水體中 DO 含量不但受污染物降解耗氧的影響,還受水溫、河流徑流、水交換條件、生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水體中的氧化還原反應(yīng)(BOD 反應(yīng)、硝化反應(yīng)和污染氧化)等多因素的影響 [15] 。
空間分布上, DO 含量分布與 COD 分布情況相反,基本呈灣內(nèi)向灣外增加的趨勢(見圖 4) 。灣內(nèi)海域(P1-P4 站位)DO 含量**低,平均含量為3.75~4.70 mg·L -1 ,基本為三類海水,靠近黃埔港的P1 站位 DO 均值**低,該海域接近廣州市區(qū),珠江徑流帶來大量的有機污染物降解消耗 DO, 導(dǎo)致 DO含量較低,此外,該海域處于灣內(nèi),水交換條件差,也是導(dǎo)致 DO 較低的另一個原因。 P5 站位雖靠近灣內(nèi), 但受沙灣水道來水影響, DO均值為6.23 mg·L -1 ,明顯高于鄰近海域。南沙海域(N1~N4 站位)平均質(zhì)量濃度為 5.13 ~5.98 mg·L -1 ,基本劣于二類海水水質(zhì)標準(5 mg·L -1 ) 。內(nèi)伶仃洋海域(L1~L4 站位)DO 含量平均值**高,為 5.94~6.80 mg·L -1 ,與該海域有機污染物負荷較低,水域開闊,水交換狀況較好有關(guān),其中 L2、L3、L4 站位 DO 含量均值都在6.56 mg·L -1 以上, 靠近蕉門水道和洪奇門水道的 J1、J2,H1 站位,DO 含量則均在 6 mg·L -1 以上。
近年來,隨著河口水域富營養(yǎng)化程度的加劇,底部水體缺氧現(xiàn)象(<3 mg·L -1 )日益嚴重,嚴重威脅著河口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安全 [5,16-19] 。廣州海域水體富營養(yǎng)程度較高,但由于水深較淺,加上珠江徑流影響,除春季較深的南沙港 N2 站位和內(nèi)伶仃的 L1站位外,大部分站位表、底層差異不大,差異值在0.12~3.02 mg·L -1 ,由于表層水體可與大氣氧交換以及浮游生物通過光合作用起到一定復(fù)氧效應(yīng),DO值明顯高于底層。在 2003 年調(diào)查的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中,底層 DO 低值主要出現(xiàn)在夏季的灣內(nèi)海域(P1~-P4 站位) ,DO 值為 1.98~2.25 mg·L -1 ,出現(xiàn)缺氧現(xiàn)象(見圖 4) ,而此時表層的 DO 也較低,表明缺氧主要還是來自污染負荷以及溫度、水交換等綜合影響因素作用的結(jié)果,與長江口由于分層原因?qū)е氯毖跚闆r有所不同 [18] 。